功效: 材料: 做法: 食品药物用途:“生姜、红枣、甘草”的搭配,无论在《伤寒论》或是《金匮要略》中的使用频率都极高。 生姜温中散寒,大枣滋补脾胃;是调和阴阳、调补气血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搭档。 加一味甘草,能增强补中益气的效果。 现代研究证实,姜枣草合用,能更好地修复消化道黏膜、镇痛安神、调节免疫。 姜枣甘草茶,可以温阳补气血、调理脾胃虚寒的病症,像是吃点冷的容易腹泻、肠胃冷痛、手脚冰凉、疲劳乏力、面色晦暗、水肿易胖等。 适合与禁忌:早晨吃姜的效果最好,此时可以帮助阳气的生发,也不容易上火。 今年壬寅年肝木过旺,还可以在姜枣茶里加点重瓣玫瑰,疏肝理气。 来源网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qVm93hTZoQg6jkqU0KRR5A
功效: 材料: 做法: 食品药物用途:生姜与陈皮,同样是一对巧妙的搭配,助阳温中的同时,还能行气燥湿,补而不滞,是夏日养胃祛湿的秘方。 生姜可以助阳暖脾、温中散寒,夏天吃得过冷、胃疼时,都可以用姜调理。 再加入一味可以行气燥湿的陈皮,尤其对于痰湿体质,或是处在潮湿之地,陈皮可以温燥之力祛痰除湿。 陈皮又因芳香入脾,还可以行气除胀,帮助消化,缓解积食、口臭的问题,同时能更好地唤醒脾胃。 适合与禁忌: 来源网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qVm93hTZoQg6jkqU0KRR5A
功效: 材料: 做法: 食品药物用途:醋泡姜的好处有很多,可以调理寒、湿、瘀等邪气,升阳除秽、暖脾消积、散寒邪、敛气止痛,还能改善夏日湿气缠身,水肿、没精神、口臭、长斑长痘、感冒、痛经、腹痛、怕冷等问题。 醋泡姜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不容易上火。醋是酸味的,有收敛之性,可以将姜的宣发之性收敛进去,变得性温和,保留姜的温煦力,同时少了燥烈之性。 适合与禁忌: 来源网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qVm93hTZoQg6jkqU0KRR5A
功效: 材料: 做法: 食品药物用途:姜糖苏叶饮出自《本草汇言》,有发汗解表、祛寒健胃的功效。 生姜在这里除了用于风寒感冒、胃寒呕吐外,还能发挥温补脾胃之阳的作用。 紫苏与之搭配,增强发散表寒、疏通气血的作用,发汗的效果特别好。 以红糖调之,既有补血化瘀的作用,还可以温暖脾胃。 姜糖苏叶饮可以帮助发散寒湿,改善风寒感冒、恶心呕吐、胃痛、腹胀等不适。 适合与禁忌: 来源网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qVm93hTZoQg6jkqU0KRR5A
功效: 材料: 做法: 食品药物用途:竹蔗汁有“天生复脉汤”的美誉,益阴生脉的功效很强。夏天出汗过多,阴液不足,心脉失于濡养而心悸燥渴难耐时,饮之可立缓诸症。 茅根的本领是能将热邪从小便中排出,尤其善于降浮火。不仅清气分热,还能凉血,清血热。有的人舌头上小红点特别多,说明他有些血热,就可以用茅根。 其余味甘之品,是辅佐竹蔗和茅根养胃的,所谓“甘寒养胃,苦寒败胃”。 竹蔗茅根茶有清热下火、润燥利尿、生津止渴之效,可预防缓解诸热症,如肺热引起的咳嗽、痰多、咽肿、声哑,胃热引起的反胃、吞酸等,以及夏日出汗多,暑热引起的口渴、上火、头昏、烦热、心慌。 适合与禁忌:喝竹蔗茅根茶的正确姿势是——一定要温饮,这样既清润了胃,又不至于冻到脾阳。若实在虚寒的,也可加些生姜,辛甘化阳以运脾。 来源网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SX5A8dl6_2Z7SmDlzwLhAQ
功效: 材料: 做法: 食品药物用途: 适合与禁忌: 来源网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omUl1yEOWx3vF_gsNNKo5A
功效: 材料: 做法: 食品药物用途: 适合与禁忌: 来源网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bXOfbTPtFGV2cZz1_LBj9A
功效: 材料: 做法: 食品药物用途: 适合与禁忌: 来源网址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5eR2NyY2p7OkrSiva9Pz3w
功效: 材料: 做法: 食品药物用途:酸润清甜的乌梅,是酸梅汤的主材料,有收敛之性,中医多用其治疗时疫腹泻。陈皮馥郁果香,有健脾理气、祛痰除湿之效。山楂酸甘入脾经,可健脾消食、行气散瘀,缓解脘腹胀满、食积等症状。配以生甘草,酸甘化阴,增添回甘的丰富口感,以清夏日热毒、补脾益气。洛神花有“植物红宝石”之称,酸甜红润,又增添花果香气。玫瑰花的香气,能舒缓肝气郁结、安定夏日燥动的情绪。桂花辛温芳香,能化湿醒脾,温胃散寒。 适合与禁忌:1、常温饮用即可,无需冰镇夏日外热内寒,冰镇冷饮容易耗伤脾胃阳气,导致滞气伤津,反而更容易怕热口渴。热饮或常温饮用,从而根据内外温度调节体温平衡,更能发挥药效,以消暑、生津、解渴。2、孕妇禁忌方中山楂有活血散瘀之性,孕妇不宜饮用。3、感冒慎饮方酸梅汤味偏酸涩,有收敛之性,容易导致邪气内敛,因此风寒感冒期间不宜饮用。 来源网址:
功效: 材料: 做法: 食品药物用途:从中医的角度来讲,薄荷性味辛凉,可药食同源,尤其在这困闷的暑湿气候里,可缓解诸多病症。辛能发散,凉能清利,专于消风散热。故头痛、头风、眼目、咽喉、口齿诸病、小儿惊热、及瘰疬、疮疥为要药。——《本草纲目》薄荷的功效疏散风热适合内有郁热,或外感风热时之症,可解郁暑,止烦渴。清利头目改善头痛、目赤等症状,其中薄荷醇可兴奋中枢神经,有提神醒脑的作用。疏肝行气缓解食滞、胀气、口臭、口疮等症状,可芳香避秽、帮助消化、清新口气。透疹止痒薄荷醇成分能刺激皮肤神经,促进药物透皮吸收,从而达到降低体温、消炎止痒的作用。 适合与禁忌:近代医家张锡纯认为薄荷“少用则凉,多用则热”。故在使用薄荷膏时,当少量涂抹,以免产生灼热感。另外,2岁以下婴儿和妊娠哺乳期女性不建议使用。薄荷有发汗之性,因此汗出过多的人群不宜使用。阴虚发热、上火、血热等体质的人群不建议多用。 来源网址: